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交互机器人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Social Computing and Interactive Robotics,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 HIT-SCIR )隶属于哈工大计算学部,我中心的口号是“理解语言,挖掘知识,认知社会”,研究中心的理想是“以中文技术助民族复兴”。中心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大语言模型相关技术,同时进一步拓展具身智能等研究方向,聚焦机器人感知和决策智能,并应用于航天、教育、金融和医疗等领域。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知识计算、具身智能、智能体、情感计算、健康智能、大模型技术和大模型应用等。
研究中心师生合影
研究中心教师包括: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挺教授/博导,研究中心主任秦兵教授/博导,副主任车万翔教授/博导,副主任丁效教授/博导,教师张宇教授/博导、刘铭教授/博导、赵妍妍教授/博导、张伟男教授/博导、冯骁骋教授/博导,梁夏研究员/博导,赵森栋副教授/博导、张羽副教授/硕导和朱庆福副教授。
研究中心全体教师
研究中心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的科技创新 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企业合作等课题百余项。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研制出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语言技术平台LTP”已免费共享给600多家研究机构,百度、腾讯、华为、讯飞等企业付费使用,该成果获2010年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语言知识图谱“大词林”被腾讯、阿里、讯飞、搜狗等企业广为使用,“事理增强的知识图谱及应用”2024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语言情感智能分析技术与系统”获2019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性论文单篇他引次数达到700余次。研究中心组建了哈工大大语言模型研发团队,研究大语言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自主研发了对话大模型“活字”、国内首个开源医学大模型“本草”、儿童情感陪伴大模型“巧板”、航天知识大模型“风筝”和代码大模型“珠算”。
研究中心坚持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相结合的原则,向技术极限挑战的过程中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研究中心近年来持续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ACL、SIGIR、KDD、AAAI、IJCAI、EMNLP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曾获得ACL 2024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LREC-COLING 2024优秀论文候选(Top 10/1552)、ACL 2023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s 和 AAAI 2013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Honorable Mention等荣誉。
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依托研究中心申请获批认知智能与内容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中文信息处理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哈工大计算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2019年研究中心所在团队获黑龙江省“头雁”计划支持。研究中心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讯飞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为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度小满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葫芦科技联合实验室等校企联合实验室,通过与企业合作加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已将多项技术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嵌入百度、腾讯、讯飞、金山等企业的产品中,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研究中心目前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50余人。学生中曾有3人获微软学者奖学金,5人获百度奖学金,1人获黑龙江省学生年度人物,2人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黑龙江省学生年度人物,2人获哈工大研究生“十佳英才”荣誉称号,3人入选华为公司全球天才少年招募计划,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IBM奖学金等。博士毕业生60余人,硕士毕业生200余人。目前,已有多位毕业生在各大互联网企业中任自然语言处理部门负责人。研究中心还鼓励学生创业,毕业生中已创办多家互联网公司,其中不乏有估值上亿的企业。十余位博士毕业生在哈工大、中科院计算所、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同时,部分毕业生参加国家选调或投身国家重点单位,在国家部委、新华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航空航天研究院等单位任职。
联系我们:
电话:0451-86413683或86402993
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科创大厦
通信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321信箱
电子邮件:webmaster [At] ir.h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