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章转载自科技日报
编者按:4月7日《科技日报》推出报道《“AI+科研”,科研范式革命真的来了?》,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社会计算与交互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张伟男在接受采访中提出,AI与多学科融合面临着三重挑战,亟需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研究思维,并介绍我校设立“AI+领军班”以推动跨学科交叉教育与产业创新。
“AI+科研”,科研范式革命真的来了?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社会计算与交互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张伟男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关键。
以下为部分报道原文: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关键
然而,新范式的转换不会一蹴而就。其中,AI技术与多学科的融合问题备受关注。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一是问题定义权归属问题。需明确是由AI研究人员还是相应领域研究人员来定义研究问题。二是对AI解决问题思路的认知问题。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对AI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存在差异,需加强对AI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三是对AI能力边界的判断问题。这涉及使用者能否准确判断AI的能力、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
张伟男认为,应对这三重挑战,归根结底需要培养既精通行业和领域知识,又熟悉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AI研究人员对特定行业和学科问题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其运用AI方法和模式解决行业问题以及开展跨学科合作的成效。同时,特定行业和学科对AI技术的接纳态度,以及其能否成功转变固有研究思路,对于跨学科合作也至关重要。
张伟男介绍,202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设立“AI+先进技术领军班”,实施“AI+X”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通过多学科导师团队的引领,促进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还有更多高校行动起来。浙江大学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全国首个跨校“AI+X”微专业;清华大学首批已有117门试点课程、147个教学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还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诸多高校正在大力推进“AI+X”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形成多层次、跨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